过敏性鼻炎非“小问题”,防治可“三步两法”

近日,秋季过敏性鼻炎再次成为“热搜”。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吴飞虎对本次秋病的中医及防治指南进行了讲解。 “病在鼻,根在肺、脾、肾。治疗在于强身,预防在于细节。”吴飞虎说,过敏性鼻炎是西医的一种疾病名称。顾名思义,就是过敏引起的鼻炎。典型的四种症状是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秋季天气由潮湿转干燥,空气中艾草、豚草、葎草等花粉过敏原浓度明显增加。所有亚根菌均通过呼吸道进入鼻腔,引起易感人群的鼻粘膜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个人。另一个原因是秋季早晚温差较大,鼻粘膜常因冷热胀缩,干燥时引起瘙痒、打喷嚏。 “其实,晚上鼻子堵了,肯定会张口呼吸,白天脑子就会缺氧、疲倦。如果放任不管,哮喘、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都可以排队举报。”吴飞虎表示,过敏性鼻炎不是“小问题”。如果连续流鼻涕、打喷嚏超过5次并持续一周,建议去正规医院的耳科喉科就诊。不要随意服用“清鼻”偏方,以免引发其他疾病。 “过敏性鼻炎属于我们中医的‘鼻鼻’、‘鼻鼻’、‘喷嚏’范畴。” 《灵枢》有云:“阳气和,心满,而出”。鼻子,这是鼻炎。在中医看来,鼻炎是虚实的症状。吴飞虎说,西医通常采用抗过敏、消炎药物进行治疗,使用后往往会立即出现副作用。但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如休息不足、饮酒等,就会复发,因此很多患者认为过敏性鼻炎无法治愈,干脆放弃治疗。吴飞虎表示,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四点是,以中医基本理论和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为基础,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标本兼治。治疗原则为:益气固表、温肺散寒、补中益气、温补肾阳。他提出了“三项动议和两项动议”。第一招就是“吃”。常用或处方有玉屏风散、小青龙汤、补中益气汤等,但专业医生需要根据患者不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应遵医嘱。第二步是“按”。鼻子两侧的迎香穴、眉间的印堂、眉外的太阳穴,是面部的“三门”。局部穴位按摩“有时比喷雾更有效”。第三招是“泡”。将艾叶煮沸,泡脚水,这是天然的“免疫增强剂”。艾草的辛辣香气可以“补”肾阳,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此外,还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热敷鼻子。每小时用热毛巾外敷鼻根部10分钟,可改善局部血流,降低敏感度。赛科方法就是以茶代秋燥。可以用石斛、麦冬、百合、梨等泡茶喝,改善秋季干燥引起的鼻部不适。吴飞虎提醒过敏性鼻炎患者日常生活中外出时要戴口罩。一、预防呼吸道感染;二、避免接触花粉等过敏原;第三,打开屋内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四是饮食要清淡,减少刺激性食物的使用; “但最重要的是加强身体锻炼,从中医角度来看,强身健体才是战胜一切疾病的最佳方法。” (记者陶艳艳)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